| 水利监督工作简报2025年第4期 |
| 发布时间:2025-06-25 【字体:大 中 小】 阅读次数:1 |
水利部党组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辽阳市白塔区一饭店火灾事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4月30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辽阳市白塔区一饭店火灾事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强调要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压紧压实水利各领域、各环节、全链条安全生产责任,严防漏管失控引发事故。要求全面落实水利安全生产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项机制”(以下简称“六项机制”),逐项逐环节落实管控措施,牢牢守住水利安全底线。
水利部党组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毕节市黔西市游船倾覆事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5月5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党组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毕节市黔西市游船倾覆事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要求聚焦水利重点领域,强化安全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加强水库调度运行管理、山洪灾害防御、冰湖溃决风险监测研判、抗旱保供水等方面工作,加强水利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六项机制”,落实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水利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水利部举办直属单位“六项机制”落地见效能力提升培训班
4月22日至24日,水利部在郑州举办水利部直属单位“六项机制”落地见效能力提升培训班,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分组讨论、经验交流等方式,解读2025年水利安全生产形势和工作要点、2024年度部直属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典型问题,讲解“六项机制”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导则等,组织学员赴开封黄河河务局柳园口渠首闸、郑州黄河河务局惠金黄河河务局标准化建设堤防段现场教学,就“六项机制”建设典型做法进行经验交流,推动提升直属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本次培训由黄委承办、黄河干部学校协办,水利部29家直属单位共57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负责人参加培训。
长江委开展消防应急处置上门培训
4月,长江委安办采用分批次送教上门的方式,组织开展机关消防应急处置培训,邀请消防专家上门实操演示教学,对委机关干部职工开展消防专题培训,以实际行动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辽阳市白塔区一饭店火灾事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升机关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
黄委部署涉河危险区域常态化安全防范工作
4月,黄委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涉河危险区域常态化安全防范工作,严防安全风险向社会领域延伸。一是围绕直管河段和直管工程等管理区域,水利风景区、跨河浮桥、许可采砂区、“网红打卡点”等涉河危险区域,全面排查安全风险隐患。二是在重点危险区域设置“四个一”防范措施,即一个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一根救生杆。三是对危险区域做到“四必查”,即群众易自发性聚集点位必查、涉水作业活动点位必查、在建工程项目所在场所必查、曾经发生过意外溺水伤亡的事故地点必查。四是加强安全防范科技支撑,加强高空瞭望系统、区域定向短信发布技术等运用。
珠江委推进下属单位“六项机制”提质增效
4月,珠江委制定实施《2025年深入推进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提质增效落实方案》。右江水利公司优化“六项机制”信息管理系统,编制《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技术服务方案》。大藤峡公司设置电厂巡检机器人全自主巡检,降低高危场所人工巡检风险,提升巡检质量和效率。水文局推进边坡安全智能监测系统在百色水库水文站落地,实现边坡安全状况动态监测、实时研判、及时预警。
太湖局举办第十二期安全生产检查现场教学培训班
4月1日—3日,太湖局举办太湖流域片第十二期安全生产检查现场教学培训班,以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西部通道工程为现场教学场所,组织全体学员在专家指导下,深入工程一线查看现场,查阅相关资料,开展小组讨论并汇报。通过现场教学进一步推动太湖流域“六项机制”落地见效,提升太湖流域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
小浪底管理中心实施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4月,小浪底管理中心制定印发《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实施意见》,推动所属7家独立法人单位制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促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落地,并对及时报告“消防管道漏水”安全隐患的外协队伍人员进行首次奖励,提升全体从业人员查找和报告事故隐患的积极性。
【地方实践】
安徽举办水利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培训暨技能竞赛
4月26日—29日,安徽省水利厅联合省总工会,举办全省水利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培训暨技能竞赛,培训中重点讲解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实务、“六项机制”建设等内容,技能竞赛中组织各代表队对颍河阜阳节制闸重建工程进行实地检查,并作质量与安全监督报告,评比一二三等奖,推动将培训竞赛成果转化为业务能力。全省200余人参加培训,20支代表队共60人参加竞赛。
湖北持续开展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提升行动
湖北省水利厅持续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提升行动,针对水利安管人员培训走过场、伪造培训合格证书等违法行为,升级安管人员考核管理系统,采用数据共享、智能核查等方式,与各培训机构完成数据对接,实现安全教育培训条件复核全覆盖,进一步严格水利安管人员安全技能考核工作。
四川加强一线施工人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4月,四川省水利厅以“上好施工安全第一课”为主题,面向水利工程建设一线施工人员,推出《水利工程建设现场作业人员应知应会》系列培训宣传片,重点围绕施工入场安全、临时用电、高处作业、机械作业等4类常见施工场景,深入普及安全规范与防范要点,切实将安全教育落实到“最后一米”。
【典型案例】
以科普阵地为载体 构建安全防控新格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以下简称山东河务局)聚力推动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落地见效,在所属各单位、各工程、各项目“六项机制”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聚焦“以文化人、以行固本”的目标,注重加强安全宣教和安全文化阵地打造,建成占地3300余平方米的马扎子安全生产科普中心。这里不仅是山东河务局落实“六项机制”的创新载体,更是全局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缩影。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式教育,将抽象的安全规范转化为可感知的生命警示,有效推动了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逐步成为全局“六项机制”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 一、以宣教阵地为切口,织密风险防控“意识网” 科普中心整体以“安”字造型布置,分为“习语”学习、“六项机制”宣传、安全体验和隐患查找4个区域,通过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的有机融合,形成“教育—宣传—体验—实践”一体化科普模式。其中,“隐患查找区”通过6幅职工自绘的安全隐患场景漫画,将“风险查找”机制融入日常,漫画中暗藏的“消防通道堵塞”“根石探摸未系安全带”等隐患细节,要求体验者以“显微镜”思维精准识别。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职工风险辨识能力,结合持续开展的“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隐患随手拍”行动,逐步推动各类隐患的全员监管。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既是“六项机制”提质增效的文化动能,更是“全员都是安全员”的生动实践。 二、以科技赋能为引擎,构建风险预警“智慧链” 科普中心创新引入“体验即教育”理念,建成230平方米沉浸式安全体验室,配备10套模拟体验设备。在消防安全区,模拟电动车火灾试验台通过烟雾、火光的感官冲击,将“电池热失控”的抽象概念转化为触目惊心的现实警示;在机械伤害区,VR安全带体验10米高空坠落的失重感直击心灵,让“规范系挂安全带”从制度要求升华为生命自觉……这种虚实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六项机制”与数字孪生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是近年来山东河务局不断强化科技赋能,通过坝岸卫士、电子围栏等技术,实现从“人工巡查”到“智能防控”质变的鲜活表现。 三、以责任闭环为导向,拧紧安全管理“压力阀” 安全生产,责重如山。从“习语”学习区的重要论述,到“六项机制”宣传区的系统展示,再到安全体验的身临其境、隐患查找的明察秋毫,科普中心每个环节都渗透着责任意识。近年来,山东河务局将“六项机制”纳入政治监督清单,并通过“飞行检查+交叉互查”机制强化监督,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推动责任体系从“纸面”落到“地面”,落实水利安全生产政治责任的文化浸润与制度约束实现同频共振,在科普中心得到了生动展现。 马扎子安全生产科普中心的价值,不仅在于对参观人员的教育辐射,也不仅在于从推动“科普中心”到“全域安全”的治理跃升,更在于其作为“六项机制”提质增效实践载体的示范意义。当体验者走出模拟火灾逃生通道时,“安全无价须躬行”的警示已悄然内化;当科普经验全面转化为“六项机制”提质增效的具体措施时,一幅“科技赋能、全员参与、全程管控”的图景已然展开。山东河务局正逐步以科普阵地为载体,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内化外显为守护大河安澜的有力行动。
严格履行监管职责 抓实抓细季度巡查山西省水利厅
山西省水利厅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水利事业发展的生命线,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持续开展水利安全生产季度巡查工作,创新构建“责任压实、巡查精准、整改闭环、长效管控”的监督检查体系,推动全省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构建“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压紧压实监管职责 (一)高位推动,明确责任体系。成立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安全生产季度巡查工作方案,明确“省级统筹、市县联动、企业主责”三级责任链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清单管理,动态精准管控。组织各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厅管厅直单位和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管辖的运行工程和在建工程进行摸排统计并建立监管清单,同步更新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实现精准监管。 (三)巡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将季度巡查结果以“一市一单”形式及时反馈责任单位抓好问题整改,对巡查中发现责任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单位,依据有关规定采取通报、约谈和纳入信用评价体系等方式,形成强效震慑。 二、创新“三查三看”巡查机制,提升监督检查质效 (一)查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看安全监管体系建立情况。按年度开展两轮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覆盖安全巡查,重点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及落实、年度安全生产计划制定及执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六项机制”建设、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运用等工作。 (二)查生产经营单位,看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对辖区内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组织实施、“六项机制”构建运用、应急演练开展、安全生产措施费使用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投保等情况。 (三)查工程现场,看安全管护措施落实情况。采取抽查方式对水利工程现场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隧洞施工、高边坡、深基坑、有限空间等高风险环节,水库大坝、淤地坝、溢洪道、放空设施以及河道堤防、险工险段等关键部位,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配备,度汛方案制定及演练等情况。 三、狠抓“三项措施”整改闭环,确保隐患动态清零 (一)建立“问题—责任—整改”清单。对巡查发现问题实行台账化管理,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2025年一季度巡查累计发现问题72处,及时印发整改通知,明确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形成“发现—交办—整改—复核”全链条闭环。 (二)强化“挂牌督办+回头看”措施。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对2025年一季度检查发现3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督促责任单位尽快完成问题整改。同时,利用2024年四季度全覆盖巡查契机,对前三季度发现重点问题开展“回头看”专项督查,确保问题真改实改全改。 (三)落实“问题查找+督导帮扶”机制。在查找指出问题的同时,注重帮扶指导,2025年一季度对吕梁市巡查时,采取座谈形式对检查发现的26处问题一一进行解读,宣贯标准要求,研究整改措施,并以视频会议形式为市县235名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和企业安全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监督质效。 四、健全“三项机制”长效管控,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一)问题分析研判机制。对季度巡查发现的问题隐患进行分类整理,将整改个性问题和破解共性问题相结合,对共性问题形成制度性的解决措施,个性问题紧盯不放、逐一解决。 (二)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建立“线上+线下”安全知识培训体系,在巡查现场面对面帮扶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共性问题,以视频会议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三)安全评价运用机制。对照季度巡查结果,结合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评价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情况,对安全监管责任落实较好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较好的生产经营单位适当压减检查频次,激发工作内生动力。
科技引领 智慧强安亭子口灌区“六项机制”创新应用实践四川省亭子口灌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省亭子口灌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150”重大水利工程,是四川“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的重要部分,是四川“六横六纵”现代骨干水网重点工程。工程建设开发以“六项机制”为实施纲领,构建智能化管理中枢,实现重要事务一网通办,各类报表一键生成,履职行为一码监控,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强化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促进工程管理质效全面提升。 一、数字赋能,现场管控提质 工程投入1.49亿元专项资金,打造“数字孪生+水利工程”融合体系。一是围绕“四个阶段”“五大板块”“六项机制”要求,建成亭子口灌区工程信息化应用系统。二是构建全方位、多集成数字孪生体系,搭建BIM+GIS平台,实现设计阶段BIM交付、建设阶段孪生建造、运行阶段智慧管理,全面赋能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三是全线布设水位、流量、安全等感知监控设备,配备无人机20台、摄像头300余个,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24小时实时监控和自动巡检,实现AI智能识别违章行为、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资质管理等自动预警功能。“信息化管人、智能化无人”的智能监管体系正逐步完善,为项目一线监管增加智能防线,为大型现代化灌区建设搭建智慧平台。 二、创新引领,安全管理提标 一是建成“六项机制”信息化系统,减少人为中间环节,提升信息处理速率,人力成本降低20%以上。二是以标准化工地建设为抓手,制定标准化手册,推行“双版本”标准化建设体系,编制基础版、提升版清单。已建成标准工区163个、智慧工区18个。2023年,“迎大运、保安全”综合应急演练获水利部一等奖,2024年8月,工程建设单位建成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单位。三是制定扫码履职管理办法,在高大渡槽、深基坑、高陡边坡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张贴安全二维码,督促要求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安全等管理人员按规定频次到现场扫码,对照码上清单开展质量安全检查,信息系统自动记录、识别相关人员扫码履职情况,及时推送预警信息给相关责任人,督促其及时完成当月现场履职任务。四是在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投入运用先进建造设备保障安全,国内最大规模运用悬臂掘进机,四川省内最大规模运用造槽机,大幅提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危作业点位作业人员减少30%以上。“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智能建造纵深推进,大幅提高了灌区工程安全生产水平。 三、健全体系,运行管理提效 确立安全“零死亡”目标,建立健全EPC总承包模式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综合管理制度130余项,强化设计主导与施工实施的全链条协同整合,构建“统一领导、包片负责、职能督导、现场执行”的垂直化管理模式和安全生产末端管理“五个一”机制。在项目一线,实行党员驻点包片监督工程建设。推行师带徒模式,组织开展“能人熟手”讲坛,破解建设管理的难点、堵点,培养出一批岗位能手、示范标兵。各标段坚持每季度开展建设方案比拼、工艺技能比武、劳务班组拉练等以赛促优、以赛促学活动,锻炼出一批技术骨干、能工巧匠。EPC总承包模式下的保障和监督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协同配合效能进一步增强,运行管理更加高效。 下一步,四川省亭子口灌区工程将继续紧盯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全面深入落实“六项机制”,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形成更加成熟、可借鉴可复制的亭子口灌区工程建设管理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