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水利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党建纪检 政策法规 智慧金服
广利渠简介
发布时间:2025-05-09  【字体: 】  阅读次数:1

广利渠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无坝引沁河水自流灌溉的著名古老灌渠,至今有2200余年灌溉史。广利渠古渠首是中国水利史上第一个采用“暗渠”达到“隔山取水”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是利用“水流弯道原理”引水的工程实例。据文献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沁河出山口开渠道,引沁水灌溉田地,渠首以“枋木为门”,故《旧唐书·温造传》《新唐书·崔弘礼传》均记载“古秦渠,枋口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记载,三国魏司马孚在沁口改建石门以前,称旧有枋口古工程。以后历朝历代均有建设发展,明代后期因在济源沁河出口处修建了广济河、永利河、利丰河、广惠河、兴利河等5条引灌溉河道,形成“五龙”分水之势,故当地人将沁河出山口处称为“五龙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广利渠古渠系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和配套,范围包括济源市、沁阳市、温县、武陟县的16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51万亩。总设计引水流量28立方米/秒。

2013年5月,广利渠古渠首水利工程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