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水利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党建纪检 政策法规 智慧金服
持续强化要素保障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5-03-20  【字体: 】  阅读次数: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强化要素保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增强要素保障针对性,增强要素保障及时性,重塑要素保障体系。

一、增强要素保障针对性,为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

提高要素配置精细化水平。完善涉企问题清单和台账管理机制,针对企业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需求,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金融信贷等全生命周期服务。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堵点,降低企业土地、租金、税费、融资等成本。健全新型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动态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完善人才信息库。强化劳动力市场监测,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匹配清单,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加大金融惠企支持力度。着力化解融资难点,建立企业融资需求工作台账,以“信易贷”等平台为依托,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畅通银企间融资信息交流。更好发挥金融机构作用,探索动产融资、信用融资、供应链融资等多种方式,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抵押物范围,完善小微企业“首贷户”培育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顾问制度。持续开展“投担联动”融资服务,依托金融增信、融资担保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融资服务。

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进一步推动《河南省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工作方案(试行)》落地落实,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不断健全企业信息与政策要素的精准匹配机制,着力建设政策发布、解读、兑现、查询、投诉一体化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建立企业免申即享政策清单动态更新机制。优化政策兑现业务流程,提升政策兑现效率。加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相关资金保障,畅通资金拨付渠道,结合预算安排和实际情况,做好额度调整和据实清算工作,确保资金兑现及时、高效直达。创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工作模式,系统梳理惠企政策与办事指南服务清单,推动从企业申报、审核审批、政策兑现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变为政策筛选、自动匹配、企业确认、快速即享的主动服务模式。

二、增强要素保障及时性,为企业提供软硬件支撑

加强数字软环境建设。大力推进全省数字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云、网、数、端”融合设施的规划部署,增强安全防护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探索建设数字自贸区,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搭建网上服务平台和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双平台融合发展。依托数字自贸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数字商务软环境,构建数字化发展新生态。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释放海量数据资源价值。依托中原龙子湖智慧岛,打造数字产业集聚区,完善数据要素全产业链,引导企业依法合规采集数据,培育壮大数据服务产业。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管网、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围绕交通强省建设目标,稳步推进快速网、干线网和基础网融合工程,构建多通道、多方式、多路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增强交通系统韧性。加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加速形成集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无缝衔接、多式联运竞相发展的交通枢纽新格局。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城市交通、医疗、生态、教育等服务功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健全政策支持及配套服务。优化企业经营业态,聚焦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不断完善金融、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围绕补链、强链、延链,推动河南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引领新兴产业培育,突破未来产业布局,加快动能转换步伐。加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研发机构、创新创业人才、技术攻关团队等要素的保障和政策支持。围绕电网支撑、物流运输、用水保障、应急管理、污染防治、园区绿化、生活服务等方面,完善相关配套建设,提升产业园区的智能化水平和综合承载力,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三、完善要素保障体系,持续提升为企业服务效率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着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健全公共数据运营机制,搭建数据运营服务平台。探索数据资产化服务,完善个人信息授权使用制度,健全大数据分析和交易禁止清单。拓展规范化数据开发应用场景,推进“河南链”建设。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建设,构建绿色要素交易机制,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等交易机制,完善绿色核算体系建设。健全规范、透明、高效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对名存实亡的市场主体进行必要除名,更好释放被占用的字号、商号等资源,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不断优化招投标流程,健全招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系统分析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的薄弱环节,严肃查处和整治各种损害公平公正、侵害市场主体权益的违规行为。

构建跨部门要素保障机制。建立要素保障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坚持“共享为常态、不共享为例外”原则,治理“数据孤岛”,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上下联动、一体落实、高效运转。深化跨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强化部门联动,探索“发改+电网”协同、“税收+财政”联动等形式的协同工作新模式,提升企业诉求回应效率,为企业送上惠企“拼盘”。

完善要素服务供给体系。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清单建设,逐渐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缩小平台功能覆盖盲区。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体系,开展知识产权的收储、评估、孵化等服务,培育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投融资等新载体,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和深度,提升服务水平。提升本地区要素集聚能力,加强“引才”“引金”工程建设,探索合作新模式,吸引高端人才、科研团队、创新企业来豫干事创业。